爱表族论坛

标题: “洋风”横扫中国市场 国产手表无地自容(转帖)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W198400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2:16:08     标题: “洋风”横扫中国市场 国产手表无地自容(转帖)

“洋风”横扫中国市场 国产手表无地自容
来源于中国经济周刊
如今,手表似乎已不是一个记录时间的机械产品,而是一种生活、品味、身份的象征。
    国际影星布拉德.皮特等代言的高档手表品牌,常常占据着高端、时尚类杂志的显著位置。

    这些,似乎与国产手表毫无“瓜葛”。

    进入各种大型商场的手表专柜,国外知名手表往往被摆在显著位置,而国产手表则被放在不起眼的地方,甚至连销售人员都认为,国产手表虽然数量多,但卖不动。

    有人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:整个中国一年制造11亿只手表,总产值是10.6亿美元,平均一只手表1美元还不到;瑞士一年生产2700多万只手表,但总产值是62亿美元,平均每只手表约224美元。

    也就是说,从产值来看,瑞士生产一只手表等于中国生产224只手表。

    从过去占据100%的市场份额,到如今25%的惨淡经营,中国的钟表工业正承受着巨大的冲击。入世后,由于进口关税的下调和非关税壁垒的撤除,进口品牌更是长驱直入,国产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。压力的来源,不止是有形的技术落后,无形的经营理念落后似乎更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坎。

    尴尬:国产表成“没落贵族”

    3月13日傍晚,天还没有黑透,城市的街灯已渐次亮了起来。位于北京东长安街路南的一栋灰色旧楼里,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孟可人有些疲倦地倚靠在沙发里抽烟。由于抽了太多的香烟,房间里烟雾弥漫、空气浑浊,来送文件的办公人员被呛得不住地咳嗽。孟可人俯身打开窗子,顿时,清爽的空气与马路上的喧嚣一起挤进房间……

    “有痛苦,也有快乐,但痛苦多于快乐。”谈到国产钟表的品牌打造,孟可人显得有些无奈。“我们正在努力扭转不利的局面,但现实是残酷的,中国钟表市场的现状不容我们乐观。”

    数字“寒心”

    “看看我们的统计资料,你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。”孟可人把刚送来的文件递给记者。

    在这份统计资料上,一组数据显得有些耐人寻味:2006年,中国国产机械表出口数量为17552万只,出口额为3919万美元;电子表出口为72386万只,出口额为90297万美元;机械钟出口为1406万只,金额为4365万美元。同期,国外机械表进口数量为60万只,总金额达29868万美元;电子表进口为1850万只,金额为27394万美元。机械钟进口63万只,金额为1154万美元。

    “看到了吗?2006年,我们的机械手表出口1700多万只,换回的美元不到4000万;而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表仅有60万只,却拿走了我们3000万美元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我们的手表不值钱。”孟可人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,“这些令人痛苦的数据,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。”

    3月15日下午,记者来到北京王府井钟表城。在国产表专柜,售货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标价为6800元的18K金的飞亚达男表,她推荐说:“这款表使用的是瑞士名表欧米茄的表芯,质量与欧米茄不相上下,我想要是换上欧米茄的商标,最低标价也得在5万元以上。
”该售货员解释说:“因为欧米茄是消费者公认的高档表,与外国表相比,飞亚达充其量算是中档货,这是品牌价值决定的,与表的质量无关,尽管国产表的质量一点不比进口表的质量差。”

    在随后几天时间里,记者辗转西单时代广场、北京燕莎、贵友大厦、蓝岛等大商场的钟表专柜,发现欧米茄、劳力士、江诗丹顿、雷达、西铁城等国际品牌往往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,而依波、飞亚达、天王等国产手表则不容易被顾客发现。

    一位业内人士开玩笑说:“如果按照足球联赛的排名方式,国产表现在均处于‘降级区’。”

    “中国手表卖到欧洲均价为12欧元,而欧洲手表卖到中国基本都超过1200欧元。并不是我们的企业不想卖高价,而是我们的企业缺乏好的品牌……”2006年9月,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吴国华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对中国手表的尴尬境地深表忧虑。

    来自商务部的资料显示,目前,中国钟表产量已占全球市场的80%,出口总值为20亿美元左右,仅占全球市场的10%。而在国内市场,国产手表虽占有70%的市场份额,但销售收入仅占市场销售额的30%,远低于国外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。而瑞士年产钟表仅占全球产量的3%,但出口额却占了国际市场销售额的40%。

    对此,孟可人认为,“我国钟表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,而且至今仍停留在技术主导的阶段,品牌影响力微弱,在国际分工中完全处于金字塔基座,只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控制国内国际的低端市场。目前,占国内市场份额已不足25%,领地还在一点点地被蚕食。从品牌方面看,我国完全处于‘钟表小国’的地位,基本谈不上什么国际品牌。而行销世界的瑞士手表品牌则有200个之多,日本也有精工、西铁城等几个著名品牌占据中价表主流地位。”

    “无序的竞争、不惜血本的降价、科技含量低、不注重钟表文化的开发和培育,这是大多数中国钟表企业的通病。”3月21日,飞亚达副总经理郝惠文接受《中国经济周刊》采访时说。

    “洋风”横扫中国市场

    “其实,国家已经用相关的调整‘手段’来‘限制’国外手表商对国产表的冲击。然而,收效甚微。”分析人士指出。

    1981年,我国进口机械表的关税是180%,石英电子表的进口关税是110%。20年来,经过多次下调,现在进口的机械表、电子表的关税都有大幅度的下调。2005年元旦,我国进口手表关税从原来的28%下调至11%。半年后,由于进口手表价格不降反升,国家又出台了新的规定,加收进口手表20%的消费税,可是,这样的举措,并没有阻挡“劳力士”们挺进中国的脚步。

    据《中国经济周刊》了解,内地手表市场向来是高、中、低三路格局。6000元以上的高档产品,基本上是瑞士知名品牌的天下,1000元以下的低档产品大部分被国内手表企业占领。即使入世后关税下调,6000元以上的产品也不可能进入1000元产品的势力范围。因此,1000元~6000元产品范围是欧美、日韩、香港和内地各路厂商争夺的主要战场。

    据了解,在目前的国内手表销售额排名中,10大品牌有7种是瑞士劲旅,它们控制着全国手表销售额的半壁江山。
而在高档表市场领域(据业内人士估计,年销售额约为30亿人民币),更是清一色的瑞士表军团,呈现着明显的寡头垄断;其中前5大瑞士品牌共占据着96.69%的零售量份额和95.69%的零售额份额。而欧米茄多年来一直高居销售额榜首,份额将近一半,是毫无疑问的龙头老大。钟表市场的“上三路”早已成为瑞士表的铁桶江山,滴水难漏。

    据商务部的有关资料显示,仅瑞士就有1000多个钟表品牌,其中称为“名表”的有100多种,目前纵横国内市场的瑞士名表还只有20来种。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,加上欧米茄的良好表现,众多瑞士钟表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。

    据专家预测,到2010年之前,还将有超过10个瑞士钟表品牌进入中国;到2020年,进入中国并挤身中、高档钟表市场的瑞士品牌将超过50个。

    “在这种情况下,国内钟表企业的境遇就变得更加艰难。”分析人士称,在1000~6000元价位的“中三路”集团中,集中了钟表市场40%的销售额。瑞士以外的欧美、日韩及香港地区钟表厂商大都定位于“中三路”。目前比较畅销的品牌主要有日本的精工、西铁城,美国的Guess等。国产表如飞亚达、罗西尼等众多厂家也已跻身“中路”市场。

   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消费税实施后,瑞士高档手表厂家不仅没有像业内人士想象的那样“放慢脚步”,反而忙着扩大在华阵营。

    拥有浪琴、欧米茄、雷达等知名品牌的瑞士SWATCH集团北京代表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SWATCH正努力适应中国新的市场条件。

    “也许,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中国新的税收政策会减少进口高档表的销售,不过,SWATCH集团会增加中档表的销售,以此来弥补这一损失。”

    而拥有卡地亚、伯爵、江诗丹顿等著名品牌的瑞士最大奢侈品集团——历峰集团则继续向中国推出高档品牌的产品。2006年10月,历峰集团下属的高档手表“名士”正式进入中国,并计划在未来3年,每年在中国至少要增加60个销售点。

    据相关部门统计,2005年瑞士钟表业对中国出口增长25.7%,达到3.5亿多瑞士法郎(约合2.7亿多美元)。中国目前在瑞士钟表及零部件出口市场中排名第10位。

    国产表PK“欧米茄们”

    事实上,即使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,但中国的钟表行业也从未停下发展壮大的脚步。目前,已有飞亚达、天王、罗西尼、依波等9个品牌,被国家认定为“中国名牌产品”,散落各地的2000多个钟表生产厂家,也都在苦苦寻找“突围”之路。

    通过“神六”的成功发射与回收,飞亚达推出的“神六”太空工作用表——豪翔表G766,成为全球第三款获得官方资质认可并准许解密发行的航天表款,并打破了航天表生产技术瑞士垄断的历史,并与瑞士名表欧米茄、富利斯一起,树立了全球三大航天表巨头品牌的形象,使中国钟表在行业先进尖端技术上跻身于世界一流。

    同样令人侧目的还有上海手表厂。1999年,上海手表厂重组成立上海表业有限公司,并保留了老厂的技术、技师和品牌。当时受石英表、“水货”表的冲击,国产机械表市场很不景气。为此,公司从“为世界中低档机械表造机芯”这一低平台起步,当年实现赢利。以OEM(贴牌生产)站稳脚跟后,公司开始逐步提高机芯的技术含量,逐步重新打出自己的“上海牌”。公司研发制造出的中高档机芯,敲开了欧美名表的大门;其上海牌系列机械表,价格维持在数百元至一千多元,以优良的品质和深厚的品牌号召力占据国产机械表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    2005年,公司自制的上海牌陀飞轮手表亮相瑞士钟表展时,当地手表商惊诧之余,对其“1万美元一块”的报价连称“不贵!”最近,不少世界知名品牌手表厂家主动找上门,开价上万元一个要请公司贴牌生产陀飞轮机芯,上海表业有限公司一概婉拒,公司负责人说:“卧薪尝胆这些年,现在是向世界打响‘上海牌’的时候了。”

    “尽管从整体而言,国内品牌还无法与进口品牌抗衡,但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会紧随其后,把失去的阵地夺回来。”孟可人表示。

    “如今,在国际钟表市场上,品牌和款式的设计竞争突破了钟表业的利润空间,已成为国际先进钟表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。尽管我国钟表产量世界第一,但是中国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。很显然,品牌的塑造已成为我国钟表行业下一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。”孟可人分析说。
作者: cgcjason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2:19:43

是国人崇洋媚外还是国表伤了人心?
作者: ak47king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2:24:24

楼上的说的两方面都有!
作者: W198400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2:29:26

仔细看就知道了 低价出口机芯 人家加个表壳子 再高价卖进来  可悲的事 国人趋之若鹜  
2是缺少一个有远见,熟练抄作市场营销的企业,一个劲的降价降价降价,跟自己人竞争而让洋鬼子品牌横行。这个现象不只是在表业,其他各个行业同样存在,可喜的是,这些企业家慢慢在觉醒,按中国人的智慧,等待一个强力的国家领导出现,做些政策导引,应该会在各个行业很快有更多我们自己的世界名牌。

崇洋的根源是改革开放初期,造不如买,买不如借的思想   跟大量企业家为在初级阶段的血汗工厂式生产导致“国货既是低质”的情况出现
作者: rolex108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2:30:40

孟可人钟表协会理事长也~
作者: 蓝山咖啡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2:36:29

悲哀呀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作者: kamass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2:36:36

特意去上海手表二厂的门市部看国产表的时候,式样已经非常多了,有些真的不错,但当问道每天误差多少时,营业员一句话让我真的无语,“每天大概一分钟吧......”
什么时候我们的国货能做到像瑞士、日本机芯的精确,我想我一定会买的
其实国货要人们普遍认同,真正需要从内在质量上去扎扎实实的下功夫,而不是徒有虚表的外观式样以及一、二项的独特技术。
作者: bartlett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2:37:57

还有很长的路走啊~~~~~~~
作者: p22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2:46:29

[s:100] 对于国表不是很了解里面的东西的。
作者: W198400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4:31:24

原帖由 kamass 于 2009-3-25 12:36 发表
特意去上海手表二厂的门市部看国产表的时候,式样已经非常多了,有些真的不错,但当问道每天误差多少时,营业员一句话让我真的无语,“每天大概一分钟吧......”
什么时候我们的国货能做到像瑞士、日本机芯的精确, ...
我的M 149S 第一天日差6秒  对机械来说 不错了
作者: 刻痕    时间: 2009-3-25 22:16:19

不懂表或者根本不戴表的人士写的[s:87]
作者: cas    时间: 2009-3-25 23:05:12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作者: 闲看星移    时间: 2009-3-26 12:40:12

自信!自强!自创!
国表兴矣!
作者: bmok    时间: 2009-3-26 15:00:29

原帖由 刻痕 于 2009-3-25 22:16 发表
不懂表或者根本不戴表的人士写的[s:87]


是啊,谈国表居然没提到海鸥,北京,上海,提到的却是那几个我们都懒得谈的组装表
作者: 321爱好者    时间: 2009-3-26 16:49:12

[s:100] 这文章现在忒过时了,90年代中期发还有点用。
可喜的是,现在中国表业开始觉醒,可悲的是对于某些国人,洋大人P都是香的。
作者: 321爱好者    时间: 2009-3-26 16:50:49

原帖由 刻痕 于 2009-3-25 22:16 发表
不懂表或者根本不戴表的人士写的[s:87]

不奇怪,貌似这文章我05年看过。况且那些只会看市场占有率、销售量,自以为很实际的经济书呆子哪懂什么机械、石英、自产机芯……
作者: hghcan    时间: 2009-3-26 20:11:01

关键是国表要认真用心去做好机芯的加工工艺和产品稳定性,一味追求花哨的外表的话终究还是死路一条。
作者: sunjun5    时间: 2009-3-26 20:54:01

国表老是出陀飞、问表,好高骛远。却舍不得用个好看点的表壳+稳定点的机芯出个基本款。
打不过PP、VC、劳什么的,至少先把精工5号的市场给占了。别老是卖简单功能机芯却有12mm厚、低级错误百出的基本款。
作者: heico    时间: 2009-4-4 13:12:05

居然还在说不是质量的问题,是没有好的品牌!真不知道是在骗人还是在骗自己。国内生产那么多手表,当然有好的在里面,可是还不够好,质量很好的比例还不够高。品牌代表什么?代表的是,买表不是靠运气,买到好的就误差少,买到不好的就误差大。那些大牌固然也有各种瑕疵、问题,可是越好的表就越少问题,出问题的概率低很多。而且在包装、售后方面差太远,也要碰运气,运气好碰到态度好的售后、维修,运气不好就气死人。

很多厂家还没有意识到质量控制(QC)是什么意思!
作者: xiaoming0623    时间: 2009-4-4 13:54:50

急功近利[s:113] [s:113]
作者: noha    时间: 2009-4-4 19:27:01

真想买块好的国表,防水就是没有上200的。。。。。
作者: 望云听雨时节    时间: 2009-4-4 20:53:24

还是希望国产表努力吧,只要他们表现的好,大家应该支持,可是啊,就怕他们做大了,又成了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......
作者: 望云听雨时节    时间: 2009-4-4 20:55:02

怎么没有说海鸥北京等表啊
作者: kimzippo    时间: 2009-4-4 21:23:46

说了海鸥北京又能怎么样,难道比瑞士表还强吗,只能靠卖机心给别人做防表的能力挽狂澜吗,说到家我们各方面都不如人家,我们要从基础开始,先把国内市场征服了再走向世界
作者: 辛酉安    时间: 2009-4-4 22:07:36

作者确实不懂表。
还是众多坛友的那句话,先做一个样式耐看,素质稳定的基本款出来。
作者: Aeroo    时间: 2009-4-5 19:15:03

缺乏长线意识,急功近利的太多
作者: 小偷儿    时间: 2009-11-1 17:16:29

国人的崇洋媚外是一方面,但国产表的质量也确实不太让人放心。
作者: 蜂鸣    时间: 2009-11-3 09:45:35

千万别买国表,若你能忍受反复修那就另当别论啦,严重鄙视北表,钢北海是垃圾,垃圾中的战斗机!
作者: 蜀山    时间: 2009-11-3 10:17:44

这文章,怎么说呢....
国产表的功夫的确欠缺,尤其是软的方面:L
作者: shujing19790326    时间: 2009-11-3 10:47:48

记者辗转西单时代广场、北京燕莎、贵友大厦、蓝岛等大商场的钟表专柜,发现欧米茄、劳力士、江诗丹顿、雷达、西铁城等国际品牌往往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,而依波、飞亚达、天王等国产手表则不容易被顾客发现。

作者丝毫没提海鸥,可见在各大高档商场,根本没海鸥的影子。:o:@
作者: xuke615    时间: 2009-11-3 10:56:25

对那个装着“欧米茄”机芯的号称价值五万的飞亚达很感兴趣!
作者: shujing19790326    时间: 2009-11-3 15:20:31

这篇文章深刻,道出了国表的悲哀。
作者: 出其不意    时间: 2009-11-3 15:41:31

原帖由 xuke615 于 2009-11-3 10:56 发表
对那个装着“欧米茄”机芯的号称价值五万的飞亚达很感兴趣!
神七,英雄所见略同  出手稳准狠呀,上图。
作者: ly0109    时间: 2009-11-3 20:18:29

品牌文化,还有,国人的一点点崇洋媚外!
作者: Aajun    时间: 2009-11-3 20:44:36

崇洋媚外是主因!思想观念没转变,思想观念不转变一切白瞎,
(在店里我听的最多的话----有手机了谁还带表啊?!)
洋表一直疯长(价格,销量),国表呢?很平稳!二手市场可见一斑,
洋表抢着要,国表无人问经,7120五圆---十圆,玫金字盘也不过二三十圆!
我手中的7120都能控制在10秒以下!二手表啊!能说国表不好!

[ 本帖最后由 Aajun 于 2009-11-3 20:46 编辑 ]
作者: 原动力    时间: 2009-11-4 08:44:53

把自己的表做好,就不会有人再崇洋了。
作者: jackingz    时间: 2009-11-16 20:58:15     标题: 无语了

上周六到深圳宝安海雅百货看了一下, 找不到 海鸥 的专柜了, 去年我买186的时候还有的,不知道为什么撤了或搬了???

文章的观点是有点问题, 想让我们买国产表, 你起码质量要做上来, 就如上面一位兄弟说的:先做好一款耐用,准时的简单款再说. 186这样的简单款,我买了日差5秒, 我一朋友的日差12秒, 买这个全看个人运气, 便宜又怎样? 谁想来试自己的运气啊????

还有, 销量稍微好一点就立刻提价, 当我们是傻的啊?????
作者: lxj-n    时间: 2009-11-23 09:59:58

我开始买国产表,做工粗糙,精度差,后来又买进口表。我期待,当国产表的做工、精度与进口表相当时,我还是会买国产表的。期待中,但愿不让我失望。
作者: fio1926    时间: 2009-11-23 13:07:07

中国的国情:劣币驱逐良币。




欢迎光临 爱表族论坛 (http://www.iwatch365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2